邀請函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新時代,是系統(tǒng)生物學的時代。與分子生物學一次只研究一個基因不同,系統(tǒng)生物學通過綜合研究細胞中所有基因和蛋白質(zhì)來解釋生命的奧秘。正是在基因組學、蛋白質(zhì)組學、代謝組學等新型大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孕育了系統(tǒng)生物學。而系統(tǒng)生物學的誕生又進一步提高了后基因組時代的生命科學研究能力,從而更好地揭示疾病發(fā)生和治療機理,加快新藥開發(fā),并最終達到預測疾病、預防疾病、戰(zhàn)勝疾病的目的。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研究成果產(chǎn)業(yè)化一直倍受國內(nèi)外關注。2004 年美國FDA批準上市的生物藥物有20個,雖比2003 年少,但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的投資增長超過10%,達184億美元。特別是幾個抗體類藥物一上市就成為年銷售額逾億美元的重磅炸彈藥,是拉動生物藥物快速增長的生力軍。其它傳統(tǒng)蛋白類藥物也不斷通過新的修飾方法、劑型和注射方式的改良提高臨床效果,開發(fā)新適應癥。同時,生物藥物商面臨專利過期和越來越強的市場競爭,紛紛致力于運用新技術將生產(chǎn)過程最適化,以提高產(chǎn)率,縮短周期,降低成本。
通用電氣醫(yī)療集團在基因組研究、蛋白質(zhì)組研究、蛋白質(zhì)分離純化、蛋白質(zhì)功能研究、細胞研究和分子影像、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以往曾三次與國內(nèi)權威機構(gòu)舉辦有關論壇,反響熱烈。這次舉辦的第四次國際論壇,旨在增進國內(nèi)外新技術交流,促進研究成果產(chǎn)業(yè)化,歡迎國內(nèi)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單位、企業(yè)、藥審部門、醫(yī)療機構(gòu)、相關生物醫(yī)藥投資機構(gòu)等的專家和專業(yè)工作者出席。論壇邀請多位曾在國際知名生物技術制藥公司擔任要職的專家和國內(nèi)的資深專家做學術報告,參會代表還可與報告人進行專業(yè)交流或技術顧問咨詢,從而進一步加強國內(nèi)外在此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主辦單位
北京: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社
上海: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
協(xié)辦單位
通用電氣醫(yī)療集團(原安瑪西亞(中國)有限公司)
一、會議時間
2005年5月12-13日(星期四、五)
北京論壇第一天和上海第二天的主題為:生物藥物發(fā)展新技術
北京論壇第二天和上海第一天的主題為: 系統(tǒng)生物學新技術
二、會議地點
北京: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學術報告廳,中關村北四環(huán)西路33號
上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禮堂,岳陽路320號
三、會議日程及內(nèi)容
8:30-8:45 簽到
8:45-8:50 主辦機構(gòu)致開幕詞
8:50-8:55 通用電氣醫(yī)療集團致開幕詞
北京5月13日 / 上海5月12日
Technology Empowerment for System Biology Research
系統(tǒng)生物學新技術
9:00-9:45
饒子和,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
SARS Structural Proteomic
SARS結(jié)構(gòu)蛋白質(zhì)組
9:00-9:45
夏其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分析中心(上海)
國內(nèi)外蛋白質(zhì)組研究進展和系統(tǒng)生物學
9:45-10:30
Michael Britton,Global Product Manager,Pre-Clinical Imaging,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美國
Pre-clin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rom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GE Healthcare臨床前小動物分子影像技術和應用
10:30-10:45 茶歇
10:45-11:30
Samuel Achilefu,PhD,Associate Professor of Radiology,Director,Optical Radiology Laboratory,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美國
eXplore Optix:Harnessing the power of light to non-invasively image and localize diseases in small animals
eXplore Optix:光學技術在小動物無創(chuàng)傷影像和疾病定位中的應用
11:30-12:15
Roderick V. Jensen,PhD,Brann Professor of Physics,Biology,and Mathematics,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美國
Hemogenomics:Using DNA Microarrays to Discover Genomic Biomarkers in Blood
用DNA芯片技術發(fā)現(xiàn)血液中基因標志物
12:15-13:30 午餐
13:30-14:15
趙立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北京待定)
腸道菌群、代謝組學與中藥的現(xiàn)代化研究
Paul Michael,PhD,Section Manager,Cell Engineering,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英國
14:15-15:00
New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Cellular Analysis:Tools for Visualizing Functional Biology
細胞水平研究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分子生物功能影像的新工具
15:00-15:15茶歇
15:15-16:00
Ping Shen, PhD, Marketing Manager, Leads Discovery,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Multi-platform Analysis of the MAP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多技術平臺研究MAP Kinase 信號傳導路徑
16:00-16:45
Peter Nahlstedt,Marketing Manager,GE Healthcare,瑞典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Advances in High Throughput Purification and Tagged Protein Purification
高通量融合蛋白純化——結(jié)構(gòu)基因組學新技術發(fā)展
北京5月12日/上海5月13日
Technology Empowerment for Biological Drug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生物藥物發(fā)展新技術
8:45-9:30
Dr Hans Paul Walliser,Director,F(xiàn)ast Track Biopharma Service,GE Healthcare,德國(曾任Novartis 及Ciba and Geigy總監(jiān))
Part One:Current trends and technologies in Biologics Development - a Global Perspective
宏觀全球生物藥物發(fā)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
9:30-10:15
楊治華研究員,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北京會議)
治療腫瘤的基因工程抗體藥物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9:30-10:15
倪健博士,上海富純中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上海會議)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to Discover and Develop Novel Genomic and Antibodomic Medicines
利用系統(tǒng)生物學方法開發(fā)新的基因組、抗體組藥物
10:15-10:30 茶歇
10:30-11:15
Dr Loh Kean Chong,Director of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A-Bio Pharma Pte Ltd,新加坡
Managing Biopharmaceutical Process Development Project
生物藥物工藝開發(fā)項目的管理
11:15-12:00
Dr Hans Paul Walliser,Director,F(xiàn)ast Track Biopharma Service,GE Healthcare,德國
Part Two: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 from micrograms to kilograms
基因工程藥物從毫克級到公斤級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12:00-12:30
丁錫申研究員,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生物技術藥物的申報和審批新規(guī)定
12:30-13:30 午餐
13:30-14:15
蘇治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柱層析折疊復性蛋白質(zhì)
14:15-15:00
Dr Martin K van der Vliet,Director of QA/QC/Regulatory Affairs,GLOVAX Co Ltd ,韓國
Challenges in vaccine research,develop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疫苗的研發(fā)及質(zhì)量監(jiān)控面對的挑戰(zhàn)
15:00-15:15 茶歇
15:15-16:00
Dr Lars J Larsson,Director Separation Media,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瑞典
Part One:Media Development – Towards more efficient biomolecule purification:focusing in new Capto and MabSelect
生物分子純化介質(zhì)新技術突破:新型高流速、高載量介質(zhì)平臺Capto 及新抗體純化家族MabSelect
Part Two:Systems Development - Advancement in Technologies for downstream Purification:focusing on AKTAprocess & Axichrom
生物分子純化系統(tǒng)及層析柱的技術革新:新AKTA process 層析系統(tǒng)及 Axichrom層析柱
16:00-16:45
Dr Huang Chyuan Ter,Senior Project Manager,Scinopharm
Purification of Small Biomolecules e.g Glycopeptide using 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中壓層析技術生產(chǎn)純化糖肽等小分子生物藥物
16:45-17:00
Sun Qing,Product Supervisor,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Optimization of Crossflow Filtration using AKTAcrossflow
AKTAcrossflow 全自動超濾系統(tǒng)——超濾工藝的過程優(yōu)化
生物藥物生產(chǎn)技術/顧問咨詢范疇
有關專家
MAB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Charles Lim,孫文改
Vaccine,Gene therapy
Martin K van der Vliet,樊豐林
MPLC/HPLC pur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Huang Chyuan Ter,陳昕
Downstream Process development
Hans Paul Walliser,Peter Moore,陳昕
Protein Purification Strategies
Hans P Walliser,Peter Moore,Lars J Larsson
Crossflow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孫慶
Bio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Hans Paul Walliser
Multipurpose design for cGMP production
Loh Kean Chong,Charles Lim
參會單位如有生物技術相關項目希望轉(zhuǎn)讓或?qū)で蠛献、投資,可在回執(zhí)上注明,會務組將安排項目發(fā)布活動場所,為與會代表尋求產(chǎn)業(yè)化合作伙伴。
參會要求
論壇免收會議費。由于會議場地有限,各單位每個部門或科室限兩人參加。參會代表務必在4月30日之前將回執(zhí)傳真到會務組,否則不能安排參會。
外省市參會代表住宿費用自理。
點擊下載參會回執(zhí)
論壇聯(lián)系方式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社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北四環(huán)西路33號(100080)
電話:010-82624544 82626611轉(zhuǎn)6511
傳真:010-82624544
電子信箱:meeting@mail.las.ac.cn
聯(lián)系人:壽景依 王京
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地址:上海市漕寶路500號8號樓(200233)
電話:021-54971076
傳真:021-64841751
電子信箱:ssbtoffice@sina.com
聯(lián)系人:周忠林 周微 陸耀華
論文提交電子信箱:hong.yan.xie@amersham.com(優(yōu)秀論文可在《中國生物工程雜志》全文刊出)
北京論壇注意事項
報到時間:2005年5月11日9:00-17:00
報到地點: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北四環(huán)西路33號(中關村2橋和3橋之間路北),郵編:100080,電話:010-82624544,離機場距離約40公里,離北京站約20公里,距西客站約15公里。
乘車路線: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外省市代表可于2005年5月11日晚在報到地點附近公寓及招待所住宿,費用約為140-180元/標準間。
中國科學院一招,電話:010-62564642
中國科學院聲學所招待所,電話:010-62561458
中國科學院客座公寓,電話:010-62626465
北京科峰公寓,電話:010-626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