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犬腺病毒 1/2 型單克隆抗體的研究背景與制備流程
瀏覽次數:66 發(fā)布日期:2025-6-3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犬腺病毒與單克隆抗體的研究背景
犬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CAV)分為 CAV-1 和 CAV-2 兩種血清型:
- CAV-1:可引起犬傳染性肝炎(ICH),導致肝臟、腎臟等器官損傷;
- CAV-2:主要引起犬傳染性喉氣管炎(犬窩咳),常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如犬副流感病毒、犬瘟熱病毒)協(xié)同感染。
單克隆抗體(mAb)因其高特異性和均一性,在 CAV-1/2 的檢測、分型及致病機制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二、抗 CAV-1/2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流程
1.
抗原制備
- CAV-1/2 抗原選擇:
- 病毒顆?乖:通過細胞培養(yǎng)(如犬腎細胞系 MDCK、A72 細胞)增殖病毒,經滅活、純化后獲得全病毒抗原。
- 特異性蛋白抗原:選擇 CAV-1/2 的結構蛋白(如六鄰體蛋白 Hexon、纖維蛋白 Fiber)或非結構蛋白,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如大腸桿菌 / 桿狀病毒表達系統(tǒng))制備重組抗原。
- 抗原純化:采用密度梯度離心(如 CsCl 離心)或層析法去除宿主細胞蛋白,確保抗原純度。
2.
免疫動物與脾細胞獲取
- 實驗動物:常用 Balb/c 小鼠或大鼠,通過腹腔注射抗原(輔以弗氏佐劑),免疫 3-4 次(間隔 2-3 周),末次免疫后 3-5 天取脾臟分離脾細胞。
- 免疫策略:若需制備同時識別 CAV-1/2 的交叉反應抗體,可使用混合抗原免疫;若需分型特異性抗體,需分別使用 CAV-1 和 CAV-2 抗原免疫。
3.
細胞融合與雜交瘤篩選
- 細胞融合: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如 SP2/0、NS0)在 PEG 或電融合條件下融合,通過 HAT 培養(yǎng)基篩選雜交瘤細胞。
- 篩選方法:
- 間接 ELISA:以 CAV-1/2 抗原包被板,篩選能分泌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
- 中和試驗(NT):檢測抗體對病毒感染細胞的中和能力,篩選具有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
- 免疫熒光(IFA):驗證抗體與病毒感染細胞的結合特異性,排除非特異性反應。
4.
單克隆抗體的擴增與純化
- 體內擴增:雜交瘤細胞注射至小鼠腹腔,收集腹水,通過 Protein A/G 親和層析或硫酸銨沉淀法純化抗體。
- 體外擴增:無血清培養(yǎng)基大規(guī)模培養(yǎng),結合層析技術純化,適用于工業(yè)化生產。
三、抗 CAV-1/2 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與應用
1.
特異性驗證
- 型間交叉反應:通過 ELISA/Western blot 檢測抗體與 CAV-1 和 CAV-2 的結合活性,區(qū)分:
- 型特異性抗體:僅識別 CAV-1 或 CAV-2 單一型別;
- 交叉反應抗體:同時識別 CAV-1 和 CAV-2(如針對保守抗原表位)。
- 中和活性驗證:通過病毒中和試驗確定抗體是否能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結合,評估其潛在治療價值。
2.
主要應用領域
- 病毒檢測與分型:
- ELISA / 膠體金試紙條:作為捕獲抗體或檢測抗體,用于犬血清、分泌物(如呼吸道拭子)中的 CAV-1/2 抗原檢測。例如,CAV-2 檢測試紙條可輔助診斷犬窩咳。
- 免疫熒光(IFA)/ 免疫組化(IHC):定位病毒在感染組織中的分布(如 CAV-1 感染的肝臟細胞),輔助病理診斷。
- 病毒中和機制研究:通過單克隆抗體識別的抗原表位,分析 CAV-1/2 的入侵機制(如纖維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結合位點)。
- 治療性抗體開發(fā):針對 CAV-1 引起的重癥肝炎,具有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可作為被動免疫制劑,與抗病毒藥物聯(lián)用提高療效。
- 疫苗研發(fā)工具:篩選能識別病毒保護性抗原表位的單克隆抗體,指導亞單位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的設計。
四、抗 CAV-1/2 單克隆抗體的應用案例
1.
CAV-1/2 分型檢測 ELISA
- 原理:
- 包被板分別固定 CAV-1 和 CAV-2 特異性抗原;
- 待檢樣本中的抗體與抗原結合后,通過酶標二抗顯色,根據 OD 值判斷樣本中 CAV-1 或 CAV-2 抗體的類型及滴度。
- 優(yōu)勢:相比傳統(tǒng)血清學方法,單克隆抗體 ELISA 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重復性,可區(qū)分兩種血清型的感染。
2.
CAV-2 中和抗體的治療潛力
- 實驗模型:建立 CAV-2 感染的犬類模型,注射特異性中和單克隆抗體,觀察其對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流涕)的緩解效果及病毒載量的下降趨勢。
- 應用價值: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幼犬,單克隆抗體可作為緊急干預手段,降低繼發(fā)細菌感染的風險。
五、局限性與發(fā)展方向
1.
局限性
- 病毒抗原變異:CAV-1/2 的結構蛋白可能因基因突變導致抗原表位改變,影響單克隆抗體的結合效率。
- 生產成本與規(guī)模化:傳統(tǒng)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周期長、成本高,需結合重組抗體技術(如噬菌體展示、酵母展示)優(yōu)化生產流程。
2.
發(fā)展方向
- 雙特異性抗體:設計同時識別 CAV-1 和 CAV-2 保守表位的雙特異性抗體,提高檢測或治療的廣譜性。
- 納米抗體(VHH)開發(fā):從駱駝科動物中篩選抗 CAV-1/2 的納米抗體,其分子量小、穩(wěn)定性高,更適合作為診斷探針或口服治療劑。
- 聯(lián)合檢測體系:將抗 CAV-1/2 單克隆抗體與抗犬瘟熱、犬細小病毒等抗體組合,開發(fā)多聯(lián)檢測試劑盒,滿足臨床快速篩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