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內毒素引起的5種變化與癥狀

內毒素引起的5種變化與癥狀

瀏覽次數:1231 發(fā)布日期:2022-7-2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內毒素對組織細胞的選擇性不強,不同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內毒素,引起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大致相同。
 


發(fā)熱反應:內毒素作為外源性致熱原(即熱原質)作用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等,使之釋放內源性致熱原,引起發(fā)熱。

糖代謝紊亂:先發(fā)生高血糖,轉而為低血糖,大量糖元消耗,可能與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有關。

血管舒縮機能紊亂:內毒素激活了血管活性物質(5-羥色胺、激肽釋放酶與激肽)的釋放。末梢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靜脈回流減少,心臟輸出量減低,導致低血壓并可發(fā)生休克。因重要器官(腎、心、肝、肺與腦)供血不足而缺氧,有機酸積聚而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內毒素能活化凝血系統(tǒng)的Ⅻ因子,當凝血作用開始后,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造成DIC;由于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大量消耗,以及內毒素活化胞漿素原為胞漿素,分解纖維蛋白,進而產生出血傾向。

施瓦茲曼現(xiàn)象:可能是由內毒素引起DIC的一種特殊形式。將內毒素注入動物皮內,次日再以內毒素靜脈注射,數小時后次注射的局部皮膚出現(xiàn)壞死。如果二次均為靜脈注射內毒素,就可出現(xiàn)DIC.現(xiàn)認為次劑量的內毒素封閉了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以至不能消除第二次注入的內毒素,故發(fā)生這種反應。亦可用炭粒代替次內毒素劑量以阻斷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或以腎上腺皮質類因醇處理,也可得同樣結果。

發(fā)布者:科德角國際生物醫(yī)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4006871881
E-mail:f.he@bio-life.cn

標簽: 內毒素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