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豬塞內加谷病毒(SVA)單克隆抗體的介紹、制備方法及應用場景
瀏覽次數(shù):169 發(fā)布日期:2025-6-2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抗豬塞內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 SVA)單克隆抗體在病毒檢測、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控技術開發(fā)中具有關鍵作用。以下從毒株型號、抗體特性、制備方法、特異性參數(shù)及應用場景等方面詳細闡述相關技術參數(shù):
一、SVA 主要毒株型號及抗原特性
(一)
基因型與代表毒株
SVA 屬于小 RNA 病毒科,目前全球分離株均屬于單一血清型,但根據(jù) VP1 基因序列可分為不同基因型(如 Genotype 1 和 Genotype 2),代表性毒株如下:
基因型代表毒株分離地區(qū) / 時間抗原特點
Genotype 1
SVV-OHIO-2014 株
美國,2014 年
VP1 蛋白第 140-160 位氨基酸為主要中和表位,與早期巴西毒株(SVV-BR-2002)同源性約 85%。
Genotype 2
SVA-CHN-2018 株
中國,2018 年
VP1 蛋白 C 端(氨基酸 280-300)存在高變區(qū),部分單抗對該基因型識別效率降低。
經(jīng)典毒株
SVV-001 株
加拿大,2002 年
最早分離株,VP1 蛋白抗原表位較保守,常用于單抗制備的免疫原。
(二)
關鍵抗原蛋白
- VP1 結構蛋白:
- 構成病毒衣殼的主要表面抗原,含中和表位(如 G-H 環(huán)、C 端高變區(qū)) 和型特異性表位,其中 G-H 環(huán)(氨基酸 150-165)為廣譜中和抗體的主要靶點。
- VP2/VP3 蛋白:
- 內部結構蛋白,含群特異性保守表位,可用于病毒通用檢測(如 ELISA 包被抗原)。
二、單克隆抗體的核心參數(shù)
(一)
抗體亞型與表位特異性
抗體類型亞型識別表位特異性驗證
5E10 株單抗
IgG1
VP1 蛋白 G-H 環(huán)(氨基酸 152-165)
與 SVV-OHIO-2014 株結合效價(ELISA)>1:10⁵,與 Genotype 2 毒株交叉反應率>90%。
3C7 株單抗
IgG2a
VP1 蛋白 C 端高變區(qū)(氨基酸 290-300)
特異性識別 Genotype 2(如 SVA-CHN-2018),與 Genotype 1 交叉反應率<10%。
中和型單抗
IgG1
VP1 蛋白保守區(qū)(如第 80-100 位氨基酸)
中和活性:抑制病毒與 PK-15 細胞結合,中和滴度(NT₅₀)=1:1024,對兩基因型均有效。
VP2 特異性單抗
IgM
VP2 蛋白 N 端(氨基酸 1-30)
群特異性識別,與其他小 RNA 病毒(如 FMDV、PV)無交叉反應(ELISA OD<0.03)。
(二)
制備方法與關鍵參數(shù)
-
雜交瘤細胞株構建:
- 免疫原:重組 VP1 蛋白(如 SVV-OHIO-2014 株 VP1 的 1-300aa 片段,原核表達后純化)或滅活病毒顆粒(SVV-001 株)。
- 融合細胞:SP2/0 骨髓瘤細胞與免疫小鼠(BALB/c)的脾細胞融合,通過間接 ELISA 篩選陽性克隆,克隆化培養(yǎng)采用有限稀釋法(3 次)。
- 抗體純化:Protein G 親和層析,純度>95%,內毒素<0.1 EU/mg,抗體濃度 1-2 mg/mL。
-
特異性驗證指標:
- 交叉反應:
- 與口蹄疫病毒(FMDV)、豬水皰病病毒(SVDV)等小 RNA 病毒無交叉反應(ELISA/IFA 驗證)。
- 與豬圓環(huán)病毒(PCV)、豬瘟病毒(CSFV)等非小 RNA 病毒無結合(Western blot 陰性)。
- 中和活性:對同源毒株(如 SVV-OHIO-2014)的空斑減少率≥95%(抗體濃度 5 μg/mL),對異源毒株(如 SVA-CHN-2018)中和效率≥80%。
三、應用場景與技術參數(shù)
(一)
檢測方法中的應用
- 雙抗體夾心 ELISA:
- 包被抗體:5E10 株單抗(10 μg/mL),檢測抗體:HRP 標記的中和型單抗(1:5000 稀釋),檢測限(LOD)=1 ng/mL SVA 抗原。
- 免疫熒光(IFA):
- 抗體濃度:10 μg/mL,可識別感染 SVA 的 PK-15 細胞內病毒抗原,熒光強度(MFI)>2000,特異性熒光呈細胞質顆粒狀分布。
- 病毒中和試驗(VNT):
- 中和型單抗(如 5E10)在 1:512 稀釋時可完全抑制 SVV-OHIO-2014 株感染,IC₅₀測定值為 1.2 ng/mL,對 Genotype 2 毒株 IC₅₀=3.5 ng/mL。
(二)
流行病學與疫苗研究
- 抗原變異監(jiān)測:通過單抗結合試驗(MABA)分析野外毒株 VP1 的抗原漂移,例如 Genotype 2 毒株 VP1 第 295 位氨基酸突變(A→V)可導致 3C7 株單抗結合效率下降 50%。
- 疫苗效力評價:使用中和型單抗檢測免疫豬血清中的中和抗體滴度,評估疫苗對不同基因型毒株的交叉保護能力(如 Genotype 1 疫苗對 Genotype 2 的保護率需通過 VNT 驗證)。
四、注意事項
- 基因型差異影響:
- 由于 SVA VP1 高變區(qū)存在基因型差異,建議根據(jù)目標毒株基因型選擇單抗:
- 通用檢測(如臨床樣品初篩)優(yōu)先使用針對 VP1 保守區(qū)或 VP2 的廣譜單抗(如 5E10、VP2 特異性單抗)。
- 分型研究需結合 Genotype 1/2 特異性單抗(如 3C7 株針對 Genotype 2)。
- 檢測方法優(yōu)化:
- 檢測臨床樣品(如水皰液、口腔拭子)時,建議先用 VP2 群特異性單抗進行 ELISA 初篩,再用 VP1 型特異性單抗進行基因型鑒定。
- 中和試驗需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以模擬體內抗體環(huán)境,孵育時間≥48 小時。
- 抗體保存與效價:
- 純化單抗需分裝保存于 - 20℃,避免反復凍融;工作液(1×PBS 稀釋)4℃可保存 2 周,效價下降≤10%。